心肾不交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预防

调理

  心肾不交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心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患者。
更多>>
  临床表现: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数。失眠.多梦.虚烦.遗精等症。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更多>>
  久病,思考太多,抑郁,房事不节。中医的五行理论,心属火,肾属水,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称为心肾相交,或者叫水火相济。如果思虑过度,或者心情抑郁,心火亢盛,就会心神不宁。向下损耗肾水,失阴液濡养,或者过于用肾,则腰酸,头晕,健忘(髓脑由肾来补养)。且肾阴不足,肾阳相对偏亢(在中医,每个脏腑都有阴和阳,理想状态是两者平衡),因此就会觉得手心热,咽干口燥,舌红等假(虚)热的表现。
  成因
  1.久病伤阴。2.房事不节。3.思虑太过,情致郁而化火。4.外感热病,心火独亢。
更多>>
  本证以肾阴虚、心火旺为特征。在生理状态下,心火下达肾水,肾水上济心火,使肾水不寒,心火不亢,则水火互济,心肾相交。若肾水不足,心火失济,则心火偏亢,或心火独炽,下吸肾水,则肾阴暗耗,以致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而心肾不交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心火亢盛证相辨别,心火亢盛证仅表现为心烦失寐等心火偏亢的症状,而无肾阴虚见症。本证既有心火偏亢的症状,又有肾阴虚的见症。
  辨证注意点:心火偏亢的临床表现,伴有肾阴虚的见症。
更多>>
  1.若心肾不交证小失眠严重得,应要求病房安静,室内要清洁卫生,温度湿度要适宜,以保证病人能得到充分休息。
  2.若表现为逝精频作的病人则应告知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保持阴部的清洁,干燥;内裤宽大不宜过紧,夜间睡眠不能使阴部太暖。
  3.未婚男青年的手淫常是心肾不交的遗精病的病因,应告诫其危害性,使病人决心戒险恶习。若因阴茎包皮过长,动员病人切除,不愿切除者,必须每天清洗阴茎、龟头部的尿垢,防止包皮嵌顿龟头。
更多>>
  治则: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1.心肾不交心阴不足
  证候: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治则: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方药:生地、玄参、茯苓、五味子、当归、朱麦冬、柏子仁、酸枣仁、黄连。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若兼见有湿热,舌苔黄腻者加栀子、马尾连、车前草、薏苡仁清热利湿。
  2.心肾不交偏肾阴亏
  证候:面红﹑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象弦滑或尺脉旺。治则:滋阴泻火。主方:知柏八味丸加味。方药: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夜交藤、合欢皮、石菖蒲、莲心。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若兼见火旺伤阴,舌红绛无苔者,酌加石斛、沙参以甘寒滋阴;若阴虚盗汗剧者加煅龙牡、浮小麦、瘪干敛阴止汗;若兼见肝火上炎,头晕目眩较重者,可加菊花、桑叶、黄芩、钩藤清散肝火;若热扰精室,遗精频作者加金樱子、莲须、沙菀蒺藜、刺猬皮滋肾固精。
更多>>

热门科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