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预防

调理

  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是指月经期疼痛,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其他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腰腿痛。是年轻女性十分常见的病症原发性痛经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进入痛经专题必须确认该妇女生殖器官为正常。
更多>>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在年轻女性,初潮后数月(6——12个月)开始,30岁以后发生率开始下降,疼痛常在月经即将来潮前或来潮后开始出现,并持续在月经期的前48——72h,疼痛常呈痉挛性,有时很重,以至于需卧床数小时或数天。疼痛集中在下腹正中,有时也伴腰痛或放射至股内侧。
  1、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原发性痛经的病因见于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姿态及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详细询问月经史包括周期、经期、经量有无组织物排出等。了解有无产生疼痛的诱因,如过度紧张焦虑、悲伤、过劳或受冷等以及疼痛的全过程包括痛经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和有无渐进性加剧。
  2、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
  3、原发性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1/2——2小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吐(89%)、腹泻(60%)、头晕(60%)、头痛(45%)及疲乏感(85%)。偶有晕厥及虚脱。
  关于痛经程度的判定,一般根据疼痛程度及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全身症状、止痛药应用情况而综合判定。轻度:有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工作很少受影响,无全身症状,很少用止痛药;中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受影响,工作能力亦有一定影响,很少有全身症状,需用止痛药,且有效;重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及工作明显受影响,全身症状明显,止痛药效果不好。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
更多>>
  年龄是痛经发生中的重要因素。在月经初潮的最初几个月发生痛经极少,随后发生率迅速升高16——18岁时达到顶峰
  (82%)30——35岁以后逐渐下降,在生育年龄中期稳定在40%左右,以后更低50岁时维持在20%。性生活的开始,可以降低痛经的发生率。对瑞典19岁女青年的追踪调查5年结果表明,到24岁时痛经发生率从72%下降至67%。严重程度也下降。
  分娩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有过足月妊娠分娩史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无妊娠史及有妊娠但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者因为近足月时子宫支配平滑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全部消失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也降低;产后,这些神经末梢仅部分再生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能恢复到孕前水平。这种足月妊娠后子宫神经肌肉活性的改变,可以解释足月产后痛经减轻或消失的原因,但流产者无上述改变。另外,初潮早或月经期长经量多的妇女,痛经严重。服避孕药者,痛经发生率明显降低痛经还表现一定的家族特性痛经者的母亲及姐妹也常有痛经吸烟者痛经程度减轻。文化水平、体力活动与痛经无关。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特殊的职业及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一定关系,长期接触汞、苯类化合物(即使是低浓度)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增加寒冷的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关
  精神因素:有关精神因素与痛经的关系历年来一直在讨论中,结果不一致,有人认为痛经妇女精神因素也很重要常表现自我调节不良比较压抑焦虑和内向严重痛经者比无痛经者在兴趣情绪等方面更具女性化特点。也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只是影响了对疼痛的反应,而非致病性因素。
更多>>
  诊断原发性痛经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为诊断原发性痛经的关键主要是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存在。
  采取完整的病史,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等。
更多>>
  1.平时调畅情志,乐观豁达,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经前恐惧心理,学习生理卫生知识,正确对待月经来潮。
  2.注重经期、产后摄生保健,经前经期忌生冷,慎起居,勿游泳、涉水,防止寒邪入侵,并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垫。
  3.节制房事,注意避孕,经期严禁房事。
更多>>
  1.一般治疗首先,对痛经病人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尤其对青春期少女更为重要讲解有关的基础生理知识,阐明“月经”
  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帮助病人打消顾虑,树立信心痛经时可以卧床休息或热敷下腹部注意经期卫生。还可服用一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水杨酸盐类,有退热止痛之功效。
  2.口服避孕药适用于需要采取避孕措施的痛经病人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观察证实口服避孕药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使50%的病人疼痛完全缓解,40%明显减轻。口服避孕药可以抑制内膜生长,降低血中前列腺素加压素及缩宫素(催产素)水平抑制子宫活动。
  原发性痛经妇女,子宫活动增强部分是由于卵巢激素失衡可能是黄体期及月经前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所致雌激素可以刺激PGF2a和血管加压素的合成、释放口服避孕药可能通过改变卵巢激素的失衡状态,抑制子宫活动。曾经认为孕激素的活性是治疗痛经的重要因素。但近年的研究证实,各种雌-孕激素复合的避孕药均可以减少痛经发生,减轻痛经程度效果无显著差异。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对于不需要寻求避孕措施或对口服避孕药效果不好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可以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它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阻断环氧化酶通路抑制PG合成,使子宫张力和收缩性下降,达到治疗痛经的效果。由于效果好(有效率60%——90%)服用简单经期用药2——3天,副作用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NSAID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可以减轻相关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腹泻等副作用一般很轻不常见一般都能耐受以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消化不良、恶心厌食、烧心腹泻便秘、头痛头晕烦躁、嗜睡;较为严重的副作用有:皮肤反应、支气管痉挛暂时性肾功能损害等,十分少见。
  一般于月经来潮、疼痛出现后开始服药,连服2——3天因为前列腺素在经期的初48h释放最多,连续服药的目的是为了纠正月经血中PG过度合成和释放的生化失调如果不是在前48h连续给药而是痛时临时间断给药,难以控制疼痛经前预防用药与经后开始用药效果相似如果开始服药后初几小时内仍有一定程度的疼痛说明下个周期服药的首剂量要加倍,但维持量不变。
  其中布洛芬和酮洛芬(酮基布洛芬)血药浓度30——60min达峰值,起效快更常用于痛经的治疗。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吲哚美辛(消炎痛)胃肠道反应大可引起腹泻及消化道出血不作为痛经的一线药使用禁忌证:胃肠道溃疡对阿司匹林或相似药品过敏者。
  4.钙离子通道阻滞药实验证明,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可以明显抑制缩宫素(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本品毒性小,副作用少安全有效国内小样本开放性临床试用于经前预先服用(5——10mg,3次/d3——7天)或疼痛时用10mg舌下含服,多数取得好效果。其副作用为头痛、心悸等,并应注意血压。
  5.中药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痛经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治疗原发性痛经则以通调气血为主应用当归芍药、川穹茯苓白术泽泻组成的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明显,并且可以使血中的PGF2a水平降低
  6.脊柱推拿术可使痛经减轻且血中PGF2a的代谢产物浓度下降,是治疗痛经的一个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手段。推拿手法是病人侧卧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在胸10和腰5——骶之间及骶髂关节处反复快速的按摩。
  7.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可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副作用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研究表明这种用高频电刺激的方法,可以使42.4%的病人获得满意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并且如TENS加用少量布洛芬效果可提高到71%。操作方法:一台TENS仪加上可重复使用的电极。两个阴极分放在脐旁4cm,此区相当于双侧胸10——11皮区阳极放置耻骨弓上方正中区域(胸12皮区水平)这三个电极刺激胸10——12皮区的感觉神经它们与子宫的感觉神经是相同的神经根电刺激100次/s刺激强度40——50mA脉冲为100微秒宽,病人自行调节幅度,以达到一种舒服麻刺的感觉为宜(或使腹痛缓解满意的程度)。研究证实TENS可以迅速缓解疼痛但不改变子宫活动及宫腔内压力。有关作用机制,推想有2种可能:
  (1)大面积连续刺激皮区内的感觉神经纤维,使后角神经细胞处于饱和状态自此阻断疼痛信息的传导。
  (2)TENS也诱导这些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缓解疼痛
  8.手术治疗过去对药物等方法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痛经患者,选用骶前神经节切除术效果良好但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对上述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宫腔镜检查约20%无器质性疾病存在,与此同时行子宫神经部分切除术。Sundell(1990)报道70%病例明显有效20%无改变,10%加重。痛经程度可减轻33%。术后仍有60%需用NSAID。操作时应注意止血及勿伤及输尿管。可作为二线治疗。无生育要求者最后可选择子宫切除术。
更多>>

热门科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