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燥热和虚证为何会致鼻出血?

鼻为肺窍,鼻根上接太阳经脉,鼻孔下夹阳明经脉,内通于肺,以司呼吸,鼻乃清虚之道,与天地相通之门户。鼻宜通不宜塞、宜息不宜喘、宜出气不宜出血者也。今乃衄血何哉:金匮谓热伤阳络则衄血,热伤阴络则便血。阳络者,谓躯壳之外,肌肉皮肤脉络之血,从阳分循经而上,则干清道,而为衄也。然则阳络者,太阳阳明之络脉也。盖太阳阳明,统走人身躯壳之外,阳络之血,伤于太阳者,由背上循经脉,至鼻为衄,仲景所谓春夏发太阳者是也。伤于阳明者,由胸而上,循经至鼻,仲景所谓秋冬发阳明者是也。

鼻衄,也就是鼻出血,是指由于鼻孔内的毛细血管脆弱,血管受到破坏后,血液从鼻孔里流出,“血从清道出于鼻,称为鼻衄”,是常见病症。主要由于肺、胃、肝火热偏盛,迫血妄行,以致血溢清道,从鼻孔流出而成鼻衄,亦有少数由精亏或气虚不摄所致者。鼻衄亦称为衄。鼻衄量多时,又称为鼻洪或鼻大衄。
鼻出血的原因非常多,鼻腔黏膜中的微细血管分布很密,也很敏感脆弱,容易破裂而致出血。幼儿常见鼻出血。当鼻腔过于干燥时,里面的毛细血管就会破裂,导致流血。从临床上来看,90%的流鼻血现象都属于血管破裂导致的血管性出血。对此,患者不用太紧张,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处理,及时止血即可。也有全身因素引起的鼻出血,如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凝血机制的异常,亦或动脉压过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肾炎等。还有维生素C、K及微量元素钙等缺乏时均易发生鼻出血。一些严重的血液病也见反复的鼻出血,遇到这些情况时就应及早就医。
中医学的角度来说,流鼻血的成因可分为燥热及虚证两类。肺经热盛,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首先犯肺,邪热循经,上壅鼻窍,热伤脉络,血液妄行,溢于鼻中,故为鼻衄。《外科正宗》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 胃经积热,或因暴饮烈酒,过食辛燥,以致胃热炽盛,火热内燔,循经上炎,损伤鼻中阳络,血随热涌,妄行于脉外,而为鼻衄。肝火上逆,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血随火动,蒸迫鼻窍,脉络受损,血液外溢,发为鼻衄。以上各种热证引起的出血都可以用“白虎汤”治之。
白虎汤清气泄热,为清肺胃热之圣方;炒黄芩、炒栀子清肺胃热而止血;炒荆芥既可止血,又可散血中之伏火;桑白皮、地骨皮泻肺热;生地、丹皮清热凉血;白及、节凉血止血;枳实降气疏肝健脾。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肺胃,凉血止血,降气疏肝之功。虚症多见脾不统血,久病不愈,忧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气虚弱,统血失司,气不摄血,血不循经,脱离脉道,渗溢于鼻,而致鼻衄。此种鼻出血可用“归脾汤”治之。此方由四君子汤和当归补血汤加味而成。方中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当归、黄芪益气生血;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理气醒脾,使之补而不滞。全方具有补养气血、健脾养心及益气摄血的作用。可加仙鹤草、阿胶、茜草等加强其止血作用。
鼻衄除内服汤药治疗外,应结合局部用药治疗,以期及时止血。可选局部外用云南白药止血,也可用棉条蘸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

视频推荐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