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职称评审改革终于开始了!

实行了30年的职称制度终于迎来了变革。

继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后,8月3日,辽宁省人社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职称有关工作的通知》,将职称评审管理权限下放,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大型企业可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自定标准,自主发证。

呼吁已久的自主职称评审开始在辽宁全省落地,而且将试点放在了“大型公立医院”当中。

医生评职称两大难点

我国医生职称一般有四个等级,分别是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职称与医生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挂钩。每晋升一级,医生就必须通过相应的英语考试以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

而在当前,医务人员评定职称时,主要的两个难点就是发表论文和撰写专题报告。对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一线医生来说,想要把临床手术技能和英语、论文同时兼顾,难度不小。

职称晋升乱象重重

今年4月份,媒体披露,国际知名期刊《肿瘤生物学》,突然撤销了107篇论文。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学者之手,而且,作者单位都是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响当当的单位,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什么会弄成这样的结果?医生需要评职称,需要晋升,那就需要论文,而且还需要世界顶尖杂志的论文。这种扭曲的考核制度,也迫使一些人为了利益,各种不择手段。

重庆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医务人员说,“我从12年开始进行职称评审,但是升职称需要两篇论文和两篇专题报告,虽然是博士学历,但我还是花了两年时间准备。论文是要求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来写,但是要求发布在省级期刊以上,但在省级和国家级期刊上面发文章很困难。而且即使发了,自己也要承担一笔费用。”据他介绍,“除此之外,还有专题报告,病例要达到50-100种,这在我们大三甲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在其他基层医院,那就太难了。”

“大型公立医院”先行试点

分析人士认为,以往职称评定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评聘脱节现象,即评职称的不是用人主体、用人主体恰恰没有评职称的权限。这就很尴尬!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的职称评定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尤其是高级职称的评委会基本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成立的评委会。人才职称的评定最终只能通过论文得以反映,久而久之形成了唯论文、唯资历的现象,而这也间接催生了学术造假、花钱发论文等不正之风。

而此番辽宁省关于职称改革的政策,其重点放在了“大型公立医院”。也就是说,这次职称改革的试点,将在辽宁省的大三甲医院中首先展开。

主管部门要做好监管

“对部省级以下的医院像地市级医院,完全应该把评职称的自主权下放,不要统一地都要交论文、考外语。“早在几年前,苏北医院院长王静成就曾一怔见血地表示:“评定医生的技术能力,服务水平、医德医风,最重要的是让患者满意。”

专业人士指出,此次辽宁省人社厅将职称评审管理权限下放,公立医院自定标准,自主发证确实很有进步意义。“这在节约政府运行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但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事后备案,也要做好监督,防止职称滥发和职称腐败的出现。

视频推荐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