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痢疾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预防

调理

    阿米巴痢疾(amebic dysentery)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寄生于结肠内引起的疾病,常称为肠阿米巴病或阿米巴结肠炎。也可从肠道扩延至其他脏器或直接蔓延至邻近组织,尤其是肝脏,成为脓肿。潜伏期一般为1~2周,可短至4天,长达1年以上。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本病是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在0.02%--0.04%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粪口传播
    并发症:腹膜炎 肝脓肿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3-6周
    治愈率:98%
    常用药品: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温馨提示
    饮水须煮沸,不吃生菜,防止饮食被污染
更多>>
    潜伏期一般为1~2周,可短至4天,长达1年以上,起病突然或隐匿,可有以下临床类型。
    1.无症状型(原虫携带状态):大多数粪便内能找到阿米巴原虫而无症状,包囊仅在常规粪检中发现,并在整个感染期间排出,作为共居者存在,不侵袭组织,这类患者约90%为迪斯帕内阿米巴感染,但也有极少数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而症状不明显,多年保持亚临床状态如腹部不适,气胀,便秘等。
    2.普通型:起病一般缓慢,有腹部不适,大便稀薄,有时腹泻,每天数次,有时亦可便秘,腹泻时大便略有脓血,呈痢疾样,如病变发展,痢疾样大便可增至10~15次/d或以上,伴有里急后重,腹痛加剧和腹胀,回盲部,横结肠及直肠部均可有压痛,全身症状较轻微,常有低热或不发热,上述症状一般持续数天至数星期,可自行缓解,如未接受治疗则易于复发,粪检可有少量或多量滋养体,大便有腐败腥臭。
    3.暴发型:此型少见,多发生于体弱和营养不良者,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显著,重病容,有高热及极度衰竭,大便迅速增至15次/d以上,含明显脓血与大量滋养体,甚至肛门失禁,呈水样或血水样,有奇臭,伴呕吐,剧烈腹痛,里急后重及腹部明显压痛,患者有不同程度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有时可出现休克,易并发肠出血与肠穿孔,如不积极抢救,可于1~2周内因毒血症或并发症而死亡。
    4.慢性型:常为普通型未经彻底治疗的延续,病程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腹泻反复发作,或与便秘交替出现,一般腹泻每天不超过3~5次,大便呈黄糊状,带少量黏液及血液,有腐臭,常伴有脐周或下腹部疼痛,症状可持续存在,或有间歇,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星期或数月,间歇期间可无任何症状,常因疲劳,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及情绪变化等为复发的诱因,久病者常伴有贫血,乏力,消瘦,肝大及神经衰弱等,易并发阑尾炎及肝脓肿,大便检查可找到滋养体或包囊。
    典型阿米巴痢疾诊断不难,确诊有赖于粪便中找到病原体,不典型病例往往需借助结肠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等措施。
更多>>
    感染因素(35%):
    溶组织内阿米巴有滋养体及包囊两期,滋养体以往将其分为小滋养体与大滋养体,前者寄生于肠腔中,称为肠腔共栖型滋养体,在某种因素影响下,可使其侵入肠壁,吞噬红细胞转变为后者,称为组织型滋养体,近年来,分子分类学研究证实,两类虫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因此,认为存在肠腔的大部分滋养体为迪斯帕内阿米巴滋养体,为肠腔共栖生物,并不侵入肠壁,而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不论其大小,均具有侵袭性。
    饮食因素(30%):
    由于食物或饮用水被病原体包囊所污染,所以包囊被吞食后,包囊在进入小肠下段,滋养体脱囊逸出,随粪便下降,寄生于盲肠,结肠,直肠等部位的肠腔,以肠腔内细菌及浅表上皮细胞为食,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滋养体侵袭肠黏膜,造成溃疡,到一定范围和程度时,酿成痢疾,一般认为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性因素中。
更多>>
    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
    一般起病较慢,中毒症状较轻,痢疾样腹泻次数较少,有果酱样大便,容易反复发作,由于其症状轻重不一,且缺少特征性,故对慢性腹泻或有含糊不清的肠道疾病者,应考虑有本病可能。
    2.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发现病原体后尚须鉴别非致病性阿米巴原虫,目前血清学检查发展很快,是诊断阿米巴病的关键性实验,大约有90%的患者血清,可通过ELISA,间接血凝及间接免疫荧光等检测不同滴度的抗体,PCR诊断技术为十分有效,敏感及特异的方法,WHO专门委员会建议,镜下检获含四核的包囊,应鉴定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或迪斯帕内阿米巴;粪中检测含红细胞的滋养体,应高度怀疑为溶组织内阿米巴;血清学检查高滴度阳性,应高度怀疑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阿米巴病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
    3.结肠镜检查
    对那些显微镜检查,血清学及PCR检查均未获阳性结果,而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可行结肠镜检查或纤维肠镜检查,约2/3有症状病例中,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溃疡,表面覆有黄色脓液,边缘略突出,稍充血,溃疡与溃疡之间的黏膜正常,从溃疡面刮取材料作镜检,发现滋养体机会较多。
    4.X线钡剂灌肠检查
    病变部有充盈缺损,痉挛及壅塞现象,此种发现虽无特异性,但有助于阿米巴瘤与肠癌的鉴别。
    5.诊断性治疗
    如临床上有高度怀疑而各种检查又不能确诊时,可选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如效果确切,诊断亦可成立。
更多>>
    煮沸、过滤、消毒饮水,防止吃生菜及防止饮食的被污染,适当处理粪便,防止苍蝇孳生和灭蝇,均为重要措施。检查和治疗从事饮食业的排包囊者及慢性患者极为重要。居家饮食卫生,当天的食物不要放在第二天再吃,天热很容易使食物变质,细菌容易生长。打开的水果,如西瓜等要尽量吃完,吃不完可以用保鲜膜封好,放到冰箱保存,但是时间也不要超过24小时。外出旅行时,尽量自带食物和水,或到正规的饭店或旅行社指定饭店就餐,凉拌菜要洗净,并用开水烫后,加、蒜拌匀后食用,尽量少要或不要凉拌菜。
更多>>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3-6周
    治愈率:98%
    常用药品: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阿米巴痢疾西医治疗
    1 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肠道隔离至症状消失,或大便连续3次找不到滋养体及包囊。暴发型给予输液、输血等支持疗法。慢性型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 病原治疗
    (1)硝基咪唑类:甲硝唑(metronidazole)对阿米巴滋养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目前治疗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本品口服后在小肠内吸收,1h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6~7h。一般治疗剂量为400~800mg/次,3次/d口服,连用5~10天;儿童50mg/(kg·d),分3次服,连用7天。静脉用药以15mg/kg体重,即刻应用,以后7.5mg/kg体重,隔6~8h重复之。副作用轻,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但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潜在致畸性,因而在妊娠3个月以内和哺乳妇女忌用。本品口服吸收良好,结肠浓度偏低,单纯用于杀虫者效果不够理想。替硝唑(tinidazole),本品吸收快,血浓度较甲硝唑高1倍,半衰期较长(10~12h),副作用小,疗效更好。剂量为2g/d,儿童30~40mg/(kg·d),清晨1次口服,连服5天。同类药物尚有奥硝唑(ornidazole)及另丁硝唑(secnidazole),半衰期更长,对各型阿米巴病亦有良好疗效。
    (2)依米丁类:依米丁(emetine)对阿米巴滋养体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组织内滋养体有极高的疗效,但对肠腔阿米巴效果不显著。由于该药毒性较大,治疗量与中毒量较接近,且有蓄积作用,能产生心肌损害,已被其衍生物去氢依米丁(dehydroemetine)所取代,剂量按1mg/(kg·d)计算(成人不超过60mg/a),分2次作深部皮下注射,连用6天。
    (3)双碘喹啉(diiodohydroxyquinoline):本品主要作用于肠腔内阿米巴。口服后吸收<10%,肠腔内浓度高。作用机制为螯合亚铁离子,阻断原虫代谢率达60%~70%。本品毒性低,偶有头痛、恶心、皮疹及肛门瘙痒等。成人剂量为0.6g/次,3次/d,儿童30~40mg/(kg·d),15~20天为一个疗程。
    (4)二氯尼特(diloxanide furoate):本品是目前最有效的杀包囊药物,可能与阻断蛋白质合成有关。对轻型及带包囊者的疗效为80%~90%,毒性低,仅见腹胀、恶心等轻度副作用。成人剂量为500mg/次,3次/d,连服10天为一疗程。本品不宜用于孕妇患者,因其可能有致畸性。
    (5)硝唑尼特(硝噻柳胺):本品是一种有效抗肠道原虫药物。据Rossignol等报道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鞭毛虫所致的腹泻,500mg/次,2次/d口服,连续3天,经随机、双盲对照观察,效果明显,于治疗后7天内即停止腹泻,副作用较轻。
    (6)抗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共生细菌而影响阿米巴的生长繁殖,尤其对阿米巴痢疾伴发细菌感染时效果尤佳。如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如巴龙霉素)及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为取得最佳疗效,上述药物多采用联合用药,常用的治疗方案如下:①普通型一般采用甲硝唑,其治愈率可达90%,如加用抗菌药物可提高疗效。若有包囊排出,可加用二氯尼特或双碘喹啉。②暴发型可采用甲硝唑静脉内给予,同时与抗菌药物联合,并对症治疗。③慢性型可根据病情轻重,适当选用甲硝唑或双碘喹啉,亦可选用二氯尼特治疗。④无症状型可选用二氯尼特或双碘喹啉。
    3 合并症治疗
    在积极有效的抗阿米巴药物治疗下,一切肠道合并症均可获得缓解。暴发型患者常有合并细菌感染,应加用有效抗生素。大量肠出血者可输血。肠穿孔伴腹膜炎者应在甲硝唑和广谱抗生素控制下进行手术治疗。
更多>>

热门科室

更多